鍋爐脫硫技術可分為三大類:燃燒前脫硫、燃燒中脫硫和燃燒后脫硫(煙氣脫硫)。其中,煙氣脫硫( FGD)?是目前應用最廣泛、最成熟的技術。
1. 煙氣脫硫(FGD) – 主流技術
根據脫硫劑的種類和副產物的形態,主要分為濕法、干法和半干法。
濕法脫硫
原理:?采用堿性物質(如石灰石、生石灰)的漿液作為吸收劑,在吸收塔內與煙氣中的SO?充分接觸并發生化學反應,從而將其去除。
代表技術:石灰石-石膏法
過程:?將石灰石(CaCO?)粉磨成漿液,泵入吸收塔。煙氣從塔底進入,與自上而下的漿液逆流接觸。SO?與漿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鈣,進而被強制氧化生成副產品石膏(CaSO?·2H?O)。
特點:
優點:?脫硫效率極高(>95%),技術成熟,應用最廣。
缺點:?系統復雜,投資和運行成本高,存在廢水處理問題,煙氣需要再加熱以防止“白煙”和腐蝕。
其他濕法:?氨法、鈉堿法等。
干法/半干法脫硫
原理:?采用干態或霧化的吸收劑(如消石灰、生石灰)在干燥或半干燥狀態下與SO?反應,生成干態的粉狀副產物。
代表技術:噴霧干燥法(SDA)
過程:?將生石灰制成石灰漿液,然后通過高速旋轉的霧化器在吸收塔內霧化成極細的液滴。這些液滴與熱煙氣接觸,一方面水分迅速蒸發,另一方面與SO?發生反應,最終形成干燥的粉末狀副產物。
特點:
優點:?系統相對簡單,投資和運行成本低于濕法,無廢水產生,產物為干粉易于處理。
缺點:?脫硫效率(80-90%)通常低于濕法,吸收劑消耗量較大。
其他干法:?循環流化床(CFB)脫硫技術、爐內噴鈣等。
2. 燃燒前脫硫
在燃料燃燒前,通過洗選、轉化等方式去除燃料中的部分硫分。例如,煤炭洗選可以去除大部分無機硫。這種方法只能部分脫硫,不能替代煙氣脫硫。
3. 燃燒中脫硫(爐內脫硫)
在燃燒過程中,向爐內直接加入石灰石等吸收劑,使其與燃燒產生的SO?反應。此法脫硫效率較低,通常需與后續脫硫工藝配合使用。
鍋爐脫硫,特別是煙氣脫硫(FGD),是現代工業鍋爐和電站鍋爐必不可少的環保設施。其中,石灰石-石膏濕法脫硫因其極高的脫硫效率成為大型鍋爐的首選技術;而干法/半干法脫硫則因其投資少、無廢水等優點,在中小型鍋爐和缺水地區應用較多。
]]>1. 燃燒中控制(低氮燃燒技術)
原理:通過改進燃燒器結構或調整燃燒方式(如分級燃燒、煙氣再循環等),在燃燒過程中抑制NOx的生成。
特點:這是成本最低的減排措施,通常是首選和基礎措施,但脫除效率有限(約30%-50%),無法單獨滿足最嚴格的排放標準。
2. 燃燒后處理(煙氣脫硝)
主流技術:選擇性催化還原(SCR –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)
原理:在催化劑作用下,向含NOx的煙氣中噴入還原劑(通常是氨氣或尿素溶液),使NOx被選擇性地還原成無害的氮氣(N?)和水(H?O)。
核心反應:NOx + NH? → N? + H?O
特點:
效率高:脫硝效率可達80%-90%甚至更高。
技術成熟:是全球范圍內電站鍋爐脫硝的絕對主流技術。
投資和運行成本高:需要昂貴的催化劑和復雜的控制系統。
其他技術:選擇性非催化還原(SNCR – Selective Non-Catalytic Reduction)
原理:在不使用催化劑的情況下,在高溫區域(通常為900-1100°C)噴入還原劑(尿素或氨水),將NOx還原。
特點:
效率較低:脫硝效率一般為30%-50%。
系統簡單,投資成本低:適用于小型鍋爐或作為SCR的補充。
對溫度窗口要求非常嚴格。
針對天然氣中可能含有的微量氮化物(如NH?、HCN等):
吸附法:使用活性炭、分子篩等吸附劑去除含氮雜質。
催化轉化:通過催化劑將含氮化合物轉化為N?或無害物質。
針對燃燒產生的NOx,常用方法:
原理:在催化劑作用下,向煙氣中噴入還原劑(氨或尿素),將NOx還原為N?和H?O。
優點:效率高(可達90%以上),適用于高溫煙氣(300-400℃)。
缺點:催化劑成本高,需控制氨逃逸。
優點:設備簡單,成本低。
缺點:效率較低(30-70%),溫度窗口窄。
原理:將NO氧化為NO?,再用堿液(如NaOH)或氧化劑(如H?O?)吸收。
適用場景:適用于小規模或低濃度NOx處理。
通過優化燃燒條件減少NOx產生:
低氮燃燒技術:采用分級燃燒、煙氣再循環(FGR)降低火焰溫度,抑制熱力型NOx。
貧燃預混燃燒:避免局部高溫,減少NOx生成。
NOx濃度:高濃度優先選SCR,低濃度可選SNCR或吸收法。
溫度條件:SCR需適宜溫度,SNCR需高溫窗口。
成本:SCR投資高但效率高,SNCR運行成本低但效率有限。
]]>
在燃料燃燒前去除硫分,主要針對煤的預處理:
物理法:洗煤、重力分選等,去除部分無機硫(黃鐵礦硫),但對有機硫無效。
化學法:通過酸浸、氧化等化學反應脫硫,成本較高。
生物法:利用微生物氧化硫分,尚處于實驗階段。
優點:減少后續處理負擔。
缺點:無法完全脫硫,需結合其他方法。
在燃燒過程中加入脫硫劑,降低SO?生成:
流化床燃燒(FBC):在沸騰床中加入石灰石(CaCO?)或白云石,生成硫酸鈣(CaSO?)。
爐內噴鈣:向爐膛噴射鈣基吸收劑(如CaO),效率約30-50%,需配合尾部增濕活化。
優點:工藝簡單,成本較低。
缺點:脫硫效率有限,需配合后處理。
主流技術,對煙氣中的SO?進行末端處理,分為濕法、半干法和干法:
石灰石-石膏法:
用石灰石漿液洗滌煙氣,生成石膏(CaSO?·2H?O),脫硫效率>95%。
優點:效率高,副產物可商用。
缺點:投資大,廢水需處理。
氨法脫硫:
用氨水吸收SO?,生成硫酸銨(化肥原料),適合化工配套企業。
優點:資源化利用。
缺點:氨逃逸可能造成二次污染。
噴霧干燥法:
將石灰漿霧化噴入煙氣,水分蒸發后形成干粉顆粒(CaSO?/CaSO?)。
優點:耗水量低,無廢水。
缺點:效率約80-90%,需精細控制操作參數。
活性炭/焦吸附法:
利用活性炭吸附SO?并催化氧化為硫酸,吸附劑可再生。
優點:無廢水,可回收硫資源。
缺點:設備龐大,成本高。
效率要求:濕法(如石灰石-石膏法)適合高效脫硫(>90%),干法/半干法適合中等需求。
經濟性:燃燒中脫硫成本低,濕法運行費用高但副產物可抵消部分成本。
場地限制:干法適合缺水地區,濕法需配套廢水處理。
環保法規:嚴格排放標準需組合工藝(如爐內脫硫+尾部濕法)。
?
]]>鍋爐脫硝(去除氮氧化物,NOx)的主要方法可分為?燃燒控制技術?和?煙氣處理技術?兩大類,具體如下:
通過優化燃燒過程減少NOx生成,常見方法:
低氮燃燒器(LNB)
通過分級燃燒、降低氧濃度等方式抑制NOx形成。
空氣分級燃燒(OFA)
將燃燒空氣分階段注入,降低高溫區氧含量。
燃料分級燃燒(Reburning)
主燃燒區后噴入二次燃料(如天然氣),還原已生成的NOx。
煙氣再循環(FGR)
將部分煙氣混入助燃空氣,降低燃燒溫度。
對已生成的NOx進行化學處理,主流方法:
選擇性催化還原(SCR)
原理:在催化劑(如V?O?-WO?/TiO?)作用下,向煙氣中噴入氨(NH?),將NOx還原為N?和H?O。
效率:可達80%~90%。
溫度要求:300~400℃(需布置在省煤器與空預器之間)。
選擇性非催化還原(SNCR)
原理:在高溫區(900~1100℃)直接噴入氨或尿素,無催化劑還原NOx。
效率:30%~70%,成本低于SCR但效率較低。
聯合脫硝技術(SCR+SNCR)
結合兩者優勢,提高脫硝效率(可達70%~85%)。
氧化吸收法
先用臭氧(O?)或次氯酸鈉(NaClO)將NO氧化為易溶于水的NO?,再用堿液吸收。
效率需求:高濃度NOx優先選SCR。
成本限制:SNCR或低氮燃燒改造更經濟。
空間限制:SCR需預留催化劑安裝空間。
通過合理選擇脫硝技術、優化燃燒條件并加強運行維護,可有效降低生物質鍋爐的NOx排放,同時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。
]]>生物質鍋爐脫硝可通過低氮燃燒、SNCR、SCR等技術實現,運行優化和政策合規也至關重要。
]]>低氮燃燒改造:是清潔燃燒技術,又稱爐內脫氮,即采用各種燃燒技術手段來控制燃燒過程中NOx的生成。
燃氣鍋爐實現30mg排放限值內,是近年的技術成果。
燃氣鍋爐抑制NOx 的生成措施包括:
①預混合技術,內循環燃燒,降低鍋爐峰值溫度。
②煙氣再循環FGR技術:煙氣再循環,或稱煙氣外循環改造。
③帶集成風系統的低氮技術方案,克服了產生冷凝水現象和燃燒出力降低情況。
燃煤窯爐低氮燃燒改造技術在我國已經進行多年,脫氮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,要達到超低排放標準還需要配合尾部治理技術。